節錄十一月號宣道總會通訊
動力 [以基督為中心、被聖靈充滿、專注使命]
幾個星期前我從海地回來。這是一個相當冒險而又令人難以忘懷的經歷。然而,當我返回加拿大後,我很震驚地發現,我已經患上了一個令我備受困擾的失調症。這不是生理性的,而是在精神和情緒上的。你不能在教科書上找到解釋,這種現象甚至比我們大多數願意承認的更為普遍。我把它稱為「同情心抽離」。
「同情心抽離」是一種人類在高強度或極端震驚的情況下,把情緒和身體抽離。在海地渡過了一個星期後,我置身於人類的極級貧困之中:兒童生活在垃圾場,瘦弱的人乞討食物,孤兒失落和無望,我發現自己情緒開始抽離。我內心負荷過重,同情的觸感開始關閉。最終的結果是,我變得無所反應。
有這麼多需求、折磨和痛苦。 求助的範圍如此廣泛,我開始不由自主地冷漠對待。我看了,但我不再感受到。親眼目睹,但我再也不能與影像緊緊聯系。我已經麻木。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否曾經有過這種經驗?似乎每天我們被本地或全球各地多處的求助所淹沒,我們的能力,遠不及眾多的需求,那有能力作出回應。最終的結果是,我們什麼都不做。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這種「同情心抽離」呢?
福音書的作者馬太,記錄耶穌在安息日被眾多有不同需要的群眾打擾著。「當耶穌出來,見一大群人,他就憐憫他們,治好了他們的病。」(馬太福音14:14)當耶穌來到伯賽大,他本來急於單獨與他的門徒共處。如果他要驅散群眾,是沒有人會責備他的。耶穌為什麼不走開,或告訴他們明天再來?六個字:「他就憐憫他們。」這段話希臘原文「同情」來自一個醫學術語,指的是研究身體的內臟!當馬太記載耶穌對他們動了慈心,他不是說耶穌隨便可憐他們;這是非言語能夠表達的。馬太說,耶穌在他的內心感受到群眾的傷痛:他感受到癱瘓者的行動不便;他感受到患病者的傷痛;他感受到痳瘋病人的寂寞;他感到罪人的尷尬。當他感受到群眾的傷痛時,他就忍不住滿足他們的需求!
「同情心」 是一種能夠進入別人的痛苦當中的能力-與哀哭的人同哭,不單是為別人的境況難過。「同情 心」 推動智慧和能力去解決問題!「同情心」將感覺化成行動!我開始祈求上帝幫助我。突破我的麻木,被主耶穌憐恤人的心懷充滿。我渴望「感同心受」。一天早晨,我們來到一所孤兒院,住了廿五名在地震中倖存的兒童。一位勇敢的海地牧師在地震發生後,走到街上,出乎意料地發現,災難留下了大量的孤兒。
這位牧師不能只是擦身而過,他實在「感同心受」,負諸行動。把孩子們聚集在一起,祈求上帝供應。神蹟臨到,他親屬中的一位將一塊土地送給他。有一位美國的捐助者資助建築的金額,一位來自滿地可的海地牧師提供援助食品。我看著這些孩子們的眼睛,正反映出這個年輕海地領導人的英勇行動,我的麻木開始融化。我心內「感同心受」。可是我正處於一個對抗「同情心抽離」的旅程,尋找簡單的方法予以實行。我祈求上帝幫助我保持「感同心受」以致能夠付諸行動。Agnes和我決定提供對這些海地孤兒的幫助。我們決定要對抗「同情心抽離」!
也許今天你對「同情心抽離」感到不知所措,花點時間並祈求上帝幫助你「感同心受」將你的「同情心」化成行動。抽離並不是神兒女的選擇。
「忘掉自己,要為他人而活, 因為施比受更為有福。」 宣信博士
原文:請參看宣道總會網頁